按照《2025年学校重点培训计划》(校党组字〔2025〕2号),为进一步加深学校师生对科研公共服务平台的全面了解,拓宽科研思路,提升科研成果产出,特组织此次科研公共服务平台使用培训。
一、培训时间
2025年4月28日-30日 全天
二、培训地点
1.4月28日培训:三号教学楼第一报告厅
2.4月29-30日交流培训:科研公共服务平台(详见附件)
三、培训内容
1.平台功能全面介绍
涵盖平台可开展科研服务和主要仪器配置;平台运行管理规范,包括入室培训、预约使用流程、实验动物伦理审查等核心工作。
2.大型仪器应用操作演示与实践培训
利用平台高精尖设备配备和成熟的培训模式,开展综合性应用实训,包括扫描电镜、显微切割、高分辨显微成像、流式细胞术、数字PCR技术、高内涵分析系统用于药物筛选和作用机制发现、小动物活体成像、micro-CT、膜片钳、神经元超微钙成像系统在神经科学研究中应用及多组学技术、基于CRISPR/Cas9技术构建斑马鱼突变体等科研实训课程。
3.交流讨论
针对平台使用和科研设计过程中常见的问题,结合平台的服务模块和功能配置,交流讨论合适的解决方案。
四、培训对象
全校有科研需求的老师和研究生。
五、报名方式
扫描二维码报名,报名截止日期为2025年4月24日。备注名:部门单位+姓名(教师)、部门单位+本人姓名+导师姓名(学生)。

未尽事宜,请联系实验中心科研公共服务平台管理办公室,联系电话:13589028978。
实验中心
2025年4月17日
附件1:
实验中心科研公共服务平台使用培训日程安排

附件2:
实验中心科研公共服务平台简介
为助力“双一流”和高水平特色名校建设,实验中心科研公共平台(包含医学科研公共平台、药学公共平台和实验动物中心)在“十三五”期间规划建设,2018年全面投入使用。秉承“开放、共享、服务”理念,平台引入信息化管理实现节假日无休全天候开放,以尖端科学仪器和前沿科学技术为支撑,充分发挥学校在传承领域的优势,促进中医药基础创新和现代化发展,在我校各级各类课题申报实施、高端人才引进、创新人才培养、重点学科和实验室建设,以及与附属医院的校院一体化建设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目前平台功能实验室(包括校企联合和抗病毒研究P2实验室)和大型仪器配置可满足从中药物质成分制备、定性定量分析、药代动力学研究、病症结合的组学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结构修饰、生物标志物探针构建与中药活性成分筛选及评价、生理学及病理生理学研究、细胞形态功能、分子生物学、动物行为学和小动物分子影像以及动物模型复制等多个方面为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及中医药实验方法学探索提供技术支撑。服务于中医药基础研究、重大疾病防治研究、中药及复方作用机制、中药药效评价、新药创制等相关研究。高端大型仪器设备可通过预约管理平台开放共享服务于省内外院校和科研院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