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已有超过3亿的高血压患者,每年新增高血压病例1000万例,防控形势严峻,我校活血化瘀与血管重塑研究创新团队长期致力于该疾病的诊疗研究。根据“天人合一”的中医理论,以及生物钟之父科林·斯克鲁顿提出的“一切人类的行为都是适应地球自转的结果”理论,深度融合代谢组学和昼夜节律为一体,充分发挥代谢组学的整体性优势、放大性优势和节律的动态波动性特征,将前期单一性、垂直化的研究手段统一起来,用于描述高血压代谢节律稳态失衡状态,以水平化-立体化-网络化的动态研究模式来阐述高血压的内在本质。
图1 中医子午流注图与生物钟基因调控核心通路负反馈的分子机制
2020年1月31日,Journal of Translation Medicine 杂志在线发表了以我校硕士研究生王焕军为第一作者,以李运伦教授、实验中心药学科研平台蒋海强副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的文章“Establishment of the circadian metabolic phenotype strategy in 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 a dynamic metabolomics study”。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团队采用代谢组学的研究方法对十二时辰的动物血清进行非靶向分析,多元统计分析结合节律分析从中发现了86个具有节律性改变的代谢标志物,主要集中在氨基酸类代谢物上,如精氨酸、脯氨酸、苯丙氨酸、柠檬酸、L-苹果酸和琥珀酸等,富集分析发现了与高血压节律失衡有关的关键代谢途径包括氨基酸代谢和三羧酸循环。而后采用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利用我校一流学科建设购入的氨基酸分析仪对24种氨基酸进行定量分析,验证了非靶向代谢组学的结果,清晰的体现出氨基酸的节律变化情况,其中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牛磺酸、丝氨酸和甘氨酸的变化最为明显。
图2 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氨基酸代谢和三羧酸循环是节律异常的主要途径
图3 靶向代谢组学研究: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牛磺酸、丝氨酸和甘氨酸变化显著
该研究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和靶向代谢组学分析,阐明了高血压大鼠血清代谢物随时间变化的特征,这对于阐释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尤为重要,这些发现为高血压的个性化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原文:Huanjun Wang, Xiaoming Wang, Dongmei Qi, Mengjia Sun, Qingqing Hou, Yunlun Li* and Haiqiang Jiang*(2020)Establishment of the circadian metabolic phenotype strategy in 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 a dynamic metabolomics study.Journal of translation medicine,doi.org/10.1186/s12967-020-022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