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前烦躁症(Premenstrual dysphoric disorder, PMDD)是影响育龄妇女的一种常见心理健康疾患,情绪症状主要包括抑郁、焦虑和愤怒等,通常发生于月经周期经前阶段,并随月经结束而消退。传统中医理论认为,PMDD主要由肝疏泄失常导致,始发证候包括肝疏泄太过所致肝气逆证和肝疏泄不及所致肝气郁证,探查肝疏泄失常脑中枢机制,已成为肝脏象领域的热点和前沿。
目前关于PMDD发病机制远不清楚,且现有治疗方法均有明显局限。建立稳定可靠PMDD动物模型是探讨发病机制和开发治疗药物的关键。国际医学界虽然已开发多种PMDD啮齿类动物模型,但大多数工作主要集中于焦虑样症状上,且以往模型均无法模拟出动情周期依赖性这一PMDD核心症状。此外,由于抑郁是经前烦躁症的标志性症状,建立一个主要表现为抑郁样症状的可靠动物模型成为病证机制探讨和药物开发的迫切要求。
近日,我校中医药与脑科学研究创新团队利用改良强迫游泳应激,成功建立并鉴定了具有动情周期依赖性行为改变的经前烦躁症肝气郁证大鼠模型。该文章以文题“A Forced Swim-based Rat Model of Premenstrual Depression: Effects of Hormonal Changes and Drug Intervention”发表于Aging杂志(影响因子=4.83;一区),实验中心魏盛副教授和耿希文博士为共同第一作者。
图1 PMDD肝气郁证大鼠模型建立实验方案
文章工作表明该模型有效模拟了PMDD肝气郁证的核心症状,即症状于动情周期非接受期出现,接受期消失;卵巢切除手术后,抑郁样症状消失;外源性激素诱导人工周期后又出现。此外,一线抗PMDD药物氟西汀可逆转该模型大鼠的抑郁行为症状。并且模型鼠血清雌孕激素含量、海马脑区情绪相关神经递质五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和γ氨基丁酸含量均发生显著变化,GABAA受体4α亚基表达显著上升,这些异常改变均可被氟西汀干预有效逆转。
图2 PMDD肝气郁证模型大鼠症状于动情周期非接受期出现,接受期消失,且可经氟西汀干预逆转
以上工作成功构建了一种广泛认可的PMDD肝气郁证大鼠模型,通过功能获得和缺失的行为验证以及外周和中枢机制的初步揭示,获得关键实验室证据。鉴于目前缺乏表现经前烦躁症抑郁症状的动物模型,该工作为进一步实现模型标准化提供了思路和方法依据,这将为深入探查经前烦躁症肝气郁证发病机制进而开发针对性治疗药物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撑。
原文:Wei S, Geng X, Li Z, Xu K, Hu M, Wu H, Shi W and Qiao M (2020) A Forced Swim-based Rat Model of Premenstrual Depression: Effects of HormonalChangesandDrugIntervention. Aging. doi: 10.18632/aging.202249